使用焊接性试验包括如下内容: 1)焊缝和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2)焊接接头断裂韧性试验。3)特殊要求试验,例如耐腐蚀试验、高温强度试验等。其中,进行基础试验时为了掌握母材的自然情况,以便进行焊接性分析;工艺焊接性试验时针对接头的结合性能,用以鉴定焊接接头产生各种工艺缺陷的敏感性;使用焊接试验是针对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用以鉴定焊接接头的性能是否满足产品要求。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叫焊瘤。 1、 产生原因 操作不熟练和运条角度不当。 2、 防止方法 提高操作的技术水平。正确选择焊接工艺参数,灵活调整焊条角度,装配间隙不宜过大。严格控制熔池温度,不使其过高。 九、塌陷 单面熔化焊时,由于焊接工艺选择不当,造成焊缝金属过量透过背面,而使焊缝下面塌陷、背面凸起的现象叫塌陷。 产生的原因 塌陷往往是由于装配间隙或焊接电流过大所致。 十、凹坑 焊后在焊缝表面或焊缝背面形成的低于母材表面的局部低洼部分叫凹坑。背面的凹坑通常叫内凹。凹坑会减少焊缝的工作截面。 产生的原因 电弧拉得过长,焊条倾角不当和装配间隙太大等。 十一、烧穿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叫烧穿。 1、 产生的原因 对焊件加热过甚。

在GB/T2649-1989《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取样法》标准中,规定了金属材料熔焊及压焊接头的拉伸、弯曲、冲击等取样方法。试件尺寸应根据样坯尺寸、数量、切口宽度、加工余量以及不能利用的区段(如电弧焊的引弧和收弧)予以综合考虑。不能利用区段的长度于试件的厚度和焊接工艺有关,除了采用引弧板、引出板及管件焊接外,该区段均不得小于25mm。试件用的材料、焊接材料、焊接条件及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等均应与相关标准或产品的制造工艺参数相同,或符合有关试验条件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