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车、装载机装卸方式: ①前卸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视野好,适合于各种作业场地,应用较广; ②回转式:工作装置安装在可回转360O的转台上,侧面卸载不需要调头、作业效率高、但结构复杂、质量大、成本高、侧面稳性较差,适用于较侠小的场地。 ③后卸式:前端装、后端卸、作业效率高、作业的安全性欠佳。在国际市场上引领装载机技术发展的有美国、日本和欧盟。美国是世界装载机生产大国,其市场主要以高端产品而闻名,生产企业有40多家,主要有:卡特彼勒、克拉克、德莱塞、迪尔、勒图尔勒、凯斯等。日本是装载机第二生产大国,年产量在4万台左右。主要制造厂商有:小松、东洋运搬机、新卡特彼勒三菱、川崎重工、古河等。欧盟是装载机生产的第三大集团,它拥有意大利的菲亚特阿里斯,瑞典的沃尔沃(VME集团),德国的O&K、利勃海尔、泽特梅,英国的JCB等著名公司。时至今日,三大集团中的主要企业已分阶段渗入中国装载机市场,尤其是国内重点工程中的大型设备。

我国装载机始于1960年末,它的发展经历了60年代仿制摸索阶段,7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阶段,80年代以后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和自我发展几个阶段。初期我国刚开始生产的装载机是机械履带式装载机Z1-4型4t(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和红星1立方米装载机(上海港口机械厂生产)及后期Z420、2t液压装载机(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和Z4353.5t型装载机(厦门工程机械厂、柳州工程机械厂生产),同时研制了我国的回转式装载机Z4H2型2t,180度回转装载机(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推油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L9120F型轮式装载机:L9120F采用原装进口D13电控发动机,满足三阶段排放,低速大扭矩,动力强劲,可靠性高,油耗低;具备SIEDIA故障检测接口,可方便实现发动机的检测与维护。采用HT305定轴式电液换挡变速箱,可靠性高,操纵灵活方便;AWB50B湿式制动驱动桥,性能优越,可靠性高。液压马达驱动独立散热系统,根据检测温度,自动调节风扇转速,节能高效。配置变量负荷传感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先导操纵;负荷传感全液压变量转向系统,操作轻便灵活,高效节能。新型结构前、后车架,载荷分布合理,配置转向软限位,转向振动小,稳定性更好。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新一代FOPS/ROPS驾驶室,强度高,密封性能好,安全舒适。数字化步进式组合仪表(IECU),人机交互性高;配备后视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标配集中润滑系统,实现定时、定点、定量润滑,降低销轴磨损,减少润滑脂用量。